我校物理、化学名师受邀点评中考试卷

阅读数:2275 更新时间:2023-08-24


我校物理学科教师王亚莉、化学教师李霞受河南省教研室邀请,点评2023年河南省中考试卷。点评详见下文:    

我校物理、化学名师受邀点评中考试卷-365足球

    2023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素养立意,思维引领,导向教学,坚持稳中求进,真正做到了“减量”、“提质”、“增效”。

640.jpg

 王亚莉 ,郑州外国语中学物理学科教研组组长,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郑州市物理学科中心组成员,曾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一、彰显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试题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健康成长的育人理念,在对考生进行“智育”考查的同时,渗透对“体美劳”的考查,同时激发学生文化自信、热爱家乡的朴实情怀。如第10题以桔槔、钻木取火、司南、孔明灯这些我国古人劳动情景和创造发明为命题素材,将我国古代科技融入物理问题,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第8题以体育运动——踢毽子为情境,考查了能量、惯性、运动和力等相关物理知识,同时还渗透了热爱体育的健康理念。第12题、第15题分别以滑轮提升重物和推车运送货物创设真实的劳动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弘扬劳动光荣的育人观念。第9题以“大美河南,风光无限”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自然风景画卷,使学生在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同时感受家乡风光的独美。第2题以清新淡雅的国画为插图,考查民族乐器——箫发声的相关物理知识,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领略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

二、立足基础知识,助力“双减”落地

试题注重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查,既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又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如第2题中的音调,第4题中的平面镜成像,第12题中的滑轮组,第15题的二力平衡,第20题的压强、速度,第21题中欧姆定律等,均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第17题中对蜡烛、光屏、凸透镜高度的调节;第18题、第19题中滑动变阻器的操作、电流表的读数、天平的调节及使用等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三、注重科学思维,侧重学以致用

试题聚焦关键能力、体现学科思想的力量,突出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了从“知识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变,实现了从“解答试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如第5题在学生熟悉的教室中利用黑板擦创设探究场景,考查学生能否从真实情景中通过分析、推理、论证,判断出摩擦力的有无,以此鉴别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引导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第13题以橘子剥皮前后在水中的状态进行对比,考查学生观察、建模、对比和分析能力。第21题以工程上压力测量装置的工作电路图和电阻与压力关系图像为切入点,将电学知识与情境、材料相互融合,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建构模型、质疑创新等能力。

2023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构建了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科学思维”为核心,以多样化情境为载体的试题框架,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学科特征。试题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进一步关注课堂,回归教材,重视核心概念教学,加强知识与能力的转化;重视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对知识进行深加工,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科技强国的责任感,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促进核心素养发展——2023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点评

202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题注重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试题命制遵循课程标准,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创设情境真实,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强化“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多维考查模式,注重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尝试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变,从“解答试题”向“解答问题”的转变,充分发挥中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640 (1).jpg

        ,郑州外国语中学化学学科教研组组长,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中考命题专家,河师大国培专家,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曾获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郑州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试题选取古籍《天工开物》、红色教育基地红旗渠等作为素材情境,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第1题以《天工开物》记载的传统工艺为素材考查化学变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科学知识,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以及技术创新思想。第19题以河南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时自己烧制生石灰的真实情景为素材,考查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挖掘河南乡土资源,弘扬红旗渠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2. 展现我国科研成果,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试题选取我国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考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第9题以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测定的贡献为背景,考查铈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使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智慧。第16题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为载体,考查电解水反应、氢能源的优点,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科研价值,关注科技航天与教材基础知识的融合,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遵循课程标准,引导依标教学

试题遵循课程标准,强化学科基础,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提升能力;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严格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部分题目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改编于不同版本教材的课后习题,对这些内容作了合理化拓展和深化,不“繁难偏怪”,通过以标施考,引导中学以标施教,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双减精神。

4. 创新试题呈现方式,减少机械刷题

试卷考查范围涵盖了“课程内容”中所包含的五个一级主题和十九个二级主题的核心内容,结构保持稳定,难度适中。既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又不乏突破创新。试卷选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调整考查视角,加大创新力度。

如第25题,以碳原子、碳单质、碳的两种氧化物为线索,将微观结构、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性质、炼铁、碱的性质、实验室制取气体并收集干燥气体等糅合到一起以判断对错、识别图示、分析现象、环保意识、计算等形式展现出来,题目设计精妙。如第22题“写出一种使热水中白磷燃烧的方法”,第23题“补充实验继续探究银、铜的活动性”等内容,分别从问题导入的开放性、答题思维的不确定性、实验试剂的敞开性等角度进行设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5. 坚持素养导向,考查学科关键能力

试卷渗透了以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为主的化学课程核心素养,凸显对初中阶段化学学习必须掌握的核心化学观念(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转化观等)的考查,如:第7题物质的分类,第12题元素化合价,第17题酸碱中和反应,第19题物质之间的转化,第21题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现象。

试题关注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水平;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关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如:第11题,以“治理汽车尾气时发生的微观示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以微粒模型图的形式呈现变化过程,有助于引导学生借助模型认知的方法学习化学。

6.注重实验探究,体现学科特点

试题通过多种实验情境的设置,考查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原理的科学性、方案的可行性、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等内容。全面考查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八个基础实验,如,第6题“闻气味”、“点燃酒精灯”、“加热液体”、“稀释浓硫酸”,第8题“配制溶液”,第25(4)题 “实验室制取气体”等,是对基础实验的考查;第22题、第23题 “探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和“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和第24题 “粗食盐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等实验的考查,第25题“炼铁”、“二氧化碳的净化和性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趣味实验探究”,是对实验创新方面进行考查。

这些试题不同程度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学科特征明显。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观察、描述与解释简单化学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化学视角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对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能力。

今年是2022版新课标颁布后的第一年,接下来将迎来实施新课标、新教材的时期。中考化学试卷秉承了以往试题的一贯风格,“稳中有变,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积极创新”。既立足于课标,又结合中学学情实际,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和高中选才,能够实现“两考合一”的功能。

 

                                                                                 (原文转载自河南省教育考试院)

文档预览关闭
网站地图